打斗非常短暂,而且也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,因此此时的商业街上还没有人意识到酒吧内发生的状况。面对这样的局面,叶凡在思索了片刻后很冷静地走出了店门,面色如常地融入了人群之中,他不想把这件事情闹到警察局这一类的公共部门去,毕竟这里终归是美国人的地盘,到时候恐怕局面不好收拾。
热闹的商业街上,叶凡一边漫无目的的闲逛,一边在不断地思索今天发生的一切。自己不是神仙,自然猜不到美国人发动袭击的用意,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自身的行为作出反省,对,就是反省!按照张浩的打算,刚才在酒吧里的那一场战斗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的,因为“有事情找警察嘛”。
叶凡此刻十分懊悔,原因是当他把战斗发生前后的场面串联起来后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,这场冲突还真可以按照张浩提出的原则来化解。如果自己不走进那家空间狭小且只有一个出口的酒吧,那么敌人的挑衅在第一时间就会被街上无处不在的警卫力量发现,到时候把身份证明一亮,不是什么事都没有?
“该死的,看来我在这方面还真的是经验不足啊。”轻轻地摇了摇头,叶凡苦笑着叹了口气,如今事情都已经发生了,只能想办法补救了,首先,回去以后把所有的一切都原原本本地向张浩报告,等待他的处理,还有就是接下来的几天,自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往那些隐蔽偏僻的地方跑了。
经过美国特工这么一闹,叶凡算是兴致全无了,不过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吸引敌人注意力的任务,他还是在街上待到了傍晚才会酒店。此刻,国会山基地灯火通明,街道上还时不时地有私家车开过,若不是遍地无家可归的穷人实在扎眼,这幅景象还真颇有几分和平年代繁华与安定的影子。
“这在国内可是看不到喽。”沿着街道慢慢地朝着酒店走去,叶凡心中不由得升起了这样的感慨,灾变爆发后,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,共和国在基地内设立了公共交通系统后便禁止所有私人车辆出行,至于灯火,除了军方部门,即便是在物资储备最为宽裕的北京也仅仅只供应到晚上十一点钟。
“个人主义害死人啊。”面对眼前的这一切,叶凡不知何时嘴角挂上了一抹冷笑,美国的物资储备真的就比共和国更多吗?恐怕正好相反吧,毕竟两国都是在灾变前就已经得到了相关的消息,同样的准备时间,不同的体制,其结果应该是可以预见的,如今华盛顿这般铺张,恐怕少不了所谓的民众的“努力”吧?
“西方的自由主义和享乐主义不符合历史潮流,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会被淘汰。”叶凡以前就持这样的观点,而今天,他更加确信了自己想法的正确性。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,繁荣了两百年多年的欧洲文明已经过惯了好日子,民众们只想享受却懒于为国家付出,这哪里还有半分当年的进取与朝气?